当前位置:首页 |
|
为巩固增殖放流效果,扩大水生生物保护社会影响力,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6日上午,2022年“全国放鱼日”暨临安区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山湖大坝举行。
副区长罗爱芬宣布2022年“全国放鱼日”暨临安区增殖放流活动正式启动。区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陶国英表示临安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渔业资源养护工作,近年来,每年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全区公共水域开展增殖放流,并逐年加大投入资金,增加放流数量,提高放流质量。近三年来,全区累计放流各类水生生物2000万尾、投入各类放流资金200万元。她强调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进渔业资源养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呼吁广大市民朋友自觉遵守禁渔制度,踊跃参与增殖放流活动,为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作出积极贡献。
活动现场,青山湖街道研里村、高虹镇石门村、玲珑街道崂山村、天目山镇闽坞村、昌化镇孙家村、河桥镇蒲村村、湍口镇三联村、龙岗镇桃花溪村负责人各领取10万尾鱼苗进行增殖放流。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养护水生生物,建设幸福临安”。活动中,与会领导、非法捕捞犯罪人员、机关干部、行政村负责人和志愿者代表共放鲢鱼、鳙鱼各100万尾。此次采购鱼苗经费均来源于非法捕捞水产品违法犯罪人员所缴存的生态修复金。
2021年,我区率先在杭州市建立非法捕捞生态修复教育基地,并印发浙江省首个非法捕捞水产品生态修复实施意见,明确违法犯罪人员除行政或刑事处罚之外,还需履行生态修复(增殖放流)义务,生态修复(增殖放流)金额为渔获物价值的44倍。截至目前,全区执行到位的生态修复资金已超17万元,投放各类鱼苗已过300万尾。
鱼苗放流结束后,区农业农村局和区检察院对青山湖进行了禁渔联合执法检查。
我区正式实施禁渔制度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300余人次,巡查河道25800余公里,收缴各类非法捕捞工具1000余副,查处非法捕捞案件41起,罚款5.95万元,移送非法捕捞涉刑人员24人次,1起案件荣获农业农村部典型案例。全区禁渔工作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腾讯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新华微博